電影《艋舺》取景由於電影賣座,許多影迷,遊客暴增成為台北市最熱門的景點之一。
剝皮寮為臺北市今日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。在目前可得的艋舺地契資料中,福皮藔街在嘉慶四年便有店屋買賣的紀錄,可以推估剝皮寮聚落的成形當在清代早期,開發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時間。
「剝皮寮」之名始於戰後的1950年代,而「剝皮寮」的地名由來有爭議,其來源有二說,根據《台北市志》:「艋舺有北皮寮街,又稱剝皮寮街,北皮寮後有一詞應是殺牲製革所在,所製成品不外乎皮箱、枕、鼓。」意即剝獸皮而得名。但根據地方耆老所言,剝皮寮乃因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,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。